首頁 -> 管理文庫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四項基本原則

  勞動關系是社會關系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關系。所謂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實現(xiàn)勞動過程中建立的社會經濟關系。勞動關系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廣義上講,生活在城市和農村的任何勞動者與任何性質的用人單位之間因從事勞動而結成的社會關系都屬于勞動關系的范疇。狹義上講,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的勞動關系是指依照國家勞動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的勞動法律關系,即雙方當事人是被一定的勞動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和確認的權利和義務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權利和義務的實現(xiàn),是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的。
 
  由此看來勞動關系處理的好與不好不僅關系到國計民生,更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還會影響到社會的進一步向前發(fā)展。所以說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意義非常重大。
 
  和諧勞動關系的真正內涵是什么呢?所謂和諧,就是宇宙萬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互相包容,互惠互利,共同發(fā)展,非常融洽的處在一個共同體之中。它是一個對事物相互關系狀態(tài)進行描述的詞匯,就是說世上各類事物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相互關系,那么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個什么樣,好還是不好,就要用和諧與否來作出一番評價,所以說和諧勞動關系就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通過勞動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權力義務關系配合得適當與諧調。
 
  怎么樣去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呢?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它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若要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筆者認為應當注意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把握好調整勞動關系的四項基本原則
 
  1.勞動關系主體權利義務統(tǒng)一的原則

 
  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享有權利和負有義務,雙方的權力義務相互對應,彼此依存,即一方權利的實現(xiàn)要以另一方義務的履行為保證,一方的義務又是對另一方權利的體現(xiàn)。這不僅表現(xiàn)了勞動關系主體之間對勞動過程的共同支配,而且反映了主體間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因此,在協(xié)調勞動關系時,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處于同一重要的位置,并且相輔相成,相互統(tǒng)一。
 
  2.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
 
  勞動關系是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的一種社會關系,即勞動力資源配置的社會形式。僅此意義而言,調整勞動關系就是要實現(xiàn)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判斷勞動力資源配置是否合理及合理的程度,應當奉行兼顧效率和公平雙重價值取向。就是說,需要同時追求勞動力資源的高效率配置和公平配置。這意味著,在勞動關系的建立和運行中,既要實現(xiàn)勞動平等,更要強調對勞動力資源的高效率使用。
 
  3.保護勞動關系主體權益的原則
 
  勞動關系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權利和利益關系,調整勞動關系說到底就是通過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勞動行為的規(guī)范,來實現(xiàn)對權利和利益的保護。在具體的勞動關系調整中,要注意區(qū)分勞動關系主體權益保護中的幾個具體要點:全面保護是指對勞動主體和用人主體的權益實施保護,任何一方都不得隨意侵犯對方的權益。同時,對勞動關系雙方來說,無論是法定權益還是約定權益,無論是財產權還是人身權,無論是在勞動關系締結中,還是在勞動關系運行中,都要置于保護范圍內。平等保護是指對全體勞動者和各類用人單位的權益都應平等保護。一是對各類用人主體的權益平等保護。對于國有和各類非國有用人單位賦予同等的用人權利,對其使用勞動力的權益給予同樣保護。二是對各種勞動者平等保護。對于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職務、勞動關系的經濟類型或用工形式等不同的勞動者來說,在勞動關系中地位平等,標準和條件相同,不得有任何歧視。優(yōu)先保護是指在特定條件下,當對勞動者權益保護和對用人單位權益保護出現(xiàn)矛盾、發(fā)生沖突時,調整勞動關系應對勞動者實施優(yōu)先保護。比如當安全與生產發(fā)生沖突時,應首先保護勞動者的人身安全。特殊保護是指在勞動關系中,對于某些特殊群體的勞動者的權益給予特殊保護。如女職工、未成年勞動者、殘疾勞動者、軍隊退役勞動者等。在一定意義上講,只有對這些特殊群體勞動者進行特殊保護,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全體勞動者的平等保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這兩個相對獨立的權利和利益主體,有著不同的利益取向和追求。勞動關系協(xié)調的任務之一,就是保護各方主體的權利和利益不受侵犯,從而保證勞動關系和諧而有序地運行。
 
  4.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則
 
  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既是人們從事生產勞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又是人們進行生產勞動不可缺少的環(huán)境條件。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權益,維護和發(fā)展穩(wěn)定和諧的勞動關系,建立良好的勞動秩序,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最后都要落實到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上來。勞動關系作為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調整勞動關系的全局和局部的觀點看,調整勞動關系只能是社會關系的局部,而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才是全局。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作用的。如果經濟發(fā)展緩慢、生產力水平低下、綜合國力薄弱,無論是勞動者還是用人單位,都會缺少權益保護的物質基礎或者只能在低水平上循環(huán)。沒有社會的進步,國家的文明程度和勞動力素質很低,也就很難維持勞動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
 
  二、著重做好四點工作
 
  1.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階段性及連續(xù)性

 
  人類的不斷向前發(fā)展,就是一個把不和諧變?yōu)楹椭C的持續(xù)不斷的過程,也就是說在社會的進程中總會有新的不和諧不斷地被我們所發(fā)現(xiàn),并被我們努力地改變,從這點來看,建立和諧就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恒的主題。勞動關系的和諧也是這樣,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階段對其和諧的認識也是不一樣的,評價的標準也會有所區(qū)別,我們應當做的就是要及時地發(fā)現(xiàn)勞動關系調整過程當中的不和諧因素,并及時做出相應調整,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與社會的發(fā)展同步,這樣才會不斷地構建出更為和諧的勞動關系。
 
  2.調整勞動關系的重心平衡
 
  勞動關系從表面上看是一種平等的契約關系,但是其實質卻是用人單位天然的強者地位和勞動者的弱者身份,單位具有控制所有信息的主導地位,而職工顯然處在被動地位,他們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有的員工甚至法律常識和意識都很淡薄。因而勞動關系調整并不能將勞動關系的雙方當事人簡單地看作平等的主體,而是必須通過重心平衡原則使兩者之間的力量對比達到相對的平衡,使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關系更具有鮮明的平等性和靈活性。另外也要注意,對勞動者的傾斜保護不應體現(xiàn)為努力給勞動者提供一個“鐵飯碗”。過分的傾斜只能使勞動關系僵化,勞動力市場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減弱,勞動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效率下降;過分傾斜保護只能造成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利益失衡,反而是勞動關系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所在,也是許多高于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難以落實的根本原因,所以掌握好重心平衡的度也是非常之關鍵。
 
  3.調整勞動關系的三方協(xié)商
 
  三方協(xié)商,指由政府、雇主、勞動者三方代表,根據一定的議事規(guī)則或程序,通過特定的形式開展協(xié)商談判而形成的共同參與決定、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制衡的一種制度。很顯然,三方協(xié)商原則是重心平衡原則的一個很典型、很直接的具體體現(xiàn)。三方協(xié)商的主體分別是:政府方一般是管理勞動事務的勞動行政部門或有關主管部門的代表;雇主方可以是雇主代表,也可以是雇主協(xié)會(聯(lián)合會)代表;勞動者一方一般由工會或工會聯(lián)合會代表。三方協(xié)商的實質是在社會活動中有差異的三方之間實行三方權利分享,共同協(xié)商,消除誤解,增進了解,弱化爭議,取得共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的利益主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追求,形成不同的利益傾向,不同集團內的人基于不同的經濟利益所關注的問題有所不同。雇主最關心的是盡量降低產品成本,保證有序的生產,增強競爭力,以獲取更大的利潤,實現(xiàn)更大的發(fā)展;勞工及其代表組織工會最關心的則是自身的權益和利益,讓勞動者更多地分享勞動成果,提高生活水平;政府則傾注于經濟的增長、社會的安定、政局的穩(wěn)定。在這種情況下,對勞動關系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難免出現(xiàn)分歧、產生爭議,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作出決定?,F(xiàn)代社會主張社會生活民主化,認為任何一項宏觀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制定,必須廣泛發(fā)揚民主,吸收與之有關的團體、組織的意見和建議,以制約相互關系,達到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協(xié)調與平衡。勞動關系是社會利益關系的實現(xiàn)方式,更應保持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協(xié)調與平衡。因此,三方協(xié)商原則體現(xiàn)了勞動關系領域的民主化,是平衡各方實力,保持和諧統(tǒng)一的重要機制。
 
  4.調整勞動關系當中的誠信問題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后,過去那種以國家為主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被動服從的相對單一、靜止的勞動行政關系轉變?yōu)橐詣趧雍贤瑸榛A的多元化、動態(tài)化的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為勞動關系中各自獨立的主體,企業(yè)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是利潤的追逐者,有自身的經濟利益,是市場競爭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主體,為企業(yè)的生存,企業(yè)追逐利潤的最大化,相應地享有自主經營權,包括勞動用工權、勞動管理權、工資分配權等;而勞動者是勞動力市場上的基本競爭主體,相應地享有勞動權和自主擇業(yè)權,勞動者也在追逐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這種框架下,勞動關系不再是靜止的了,因此我國相應建立了勞動關系的協(xié)調機制。在新型勞動關系建立、運行過程中,勞動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勞動領域中勞動關系不和諧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就用人單位一方而言,用人單位壓低勞動力成本,使勞動者所獲勞動報酬與其實際付出不符;拖欠工資嚴重;拒為勞動者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任意降低或不提供勞動安全保護措施,造成工傷事故頻繁發(fā)生。就勞動者一方而言,也出現(xiàn)不辭而別,頻繁“跳槽”,盜竊用人單位商業(yè)秘密,甚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現(xiàn)象。事實證明現(xiàn)有法律是不夠的,要保障法律的實施,除需要法律的強制手段外,還需要強化人們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對勞動法律文化的認同,勞動法的完善、勞動法的權威的確立,維護勞動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不能只停留在勞動法律對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行為的外在規(guī)范與制約,更重要的應強化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對勞動法的內在心理的認同,對嚴格遵守勞動法律、法規(guī)的認同,對忠實履行集體合同、忠實履行勞動合同的認同,對合法勞動規(guī)則的認同,尤其需要強調誠信原則。這樣才能使勞動關系的雙方當事人自覺維護勞動法律的權威和勞動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

作者: 佚名 ;資料來源: 總裁學習網 ;錄入時間: 2014年2月11日

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合同法實施條例,新勞動合同法...